5月14日,华泰证券发布研报指出,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,特高压及背靠背项目将成为电网互联互通的核心抓手,预计年内核准5-6条特高压直流、3-4条交流线路,“十五五”期间年均开工6-7条特高压,核心设备商订单规模或迎来持续扩张。这一信号不仅为电力设备行业注入强心剂,更对上游有色金属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。
特高压项目的密集推进直接拉动铜、铝等基础金属需求。以单条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,其输电线万吨铜,主要用于导线、换流变压器及组合电器等核心部件。
随着“十五五”期间年均6-7条线路开工,仅铝材年增量需求或超120万吨,铜材增量达18万吨,相当于当前国内铜年消费量的5%。
此外,柔直技术渗透率提升进一步推高金属性能要求。例如,柔直换流阀中IGBT模块对高纯度硅片、碳化硅衬底的需求激增,而高压直流断路器对银基触头材料的耐电弧性能提出更高标准,这将倒逼有色金属材料向高精尖领域升级。
稀土永磁材料作为特高压设备电机系统的关键组分,亦迎来结构性机会。柔直工程中,换流阀控制系统的精密化驱动钕铁硼磁体用量提升,单条线吨。
叠加“十五五”年均6-7条线路规划,稀土永磁年需求增量或达300-560吨,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.5%-2.8%。这一趋势与近期包头稀土交易所氧化镨钕价格波动形成呼应,5月以来镨钕氧化物报价已环比上涨3.2%,反映市场对增量需求的提前布局。
特高压设备商订单放量的背后,是上游有色金属供应链的重构。以换流变压器用取向硅钢为例,当前国内高磁感取向硅钢产能集中于宝钢、首钢等头部企业,但进口依赖度仍超30%。随着特高压项目密集上马,国产高牌号硅钢替代进程有望加速。
据行业调研,某特高压设备龙头企业2025年取向硅钢采购量已锁定同比增泛亚电竞赛事规则长40%,其中国产化比例提升至75%。这一变化将直接利好具备技术突破能力的钢企,并间接带动硅钢涂层用锌、镁等金属加工需求。
在柔直技术领域,IGBT模块国产化率提升成为关键变量。华泰研报指出,柔直换流阀价值量中IGBT占比达40%-50%,而国产4500V/3000A IGBT已实现规模化应用,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30%。这一突破不仅降低设备商采购成本,更推动碳化硅外延片、高纯钼靶材等配套材料需求放量。以碳化硅衬底为例,2025年全球6英寸碳化硅晶圆产能预计达120万片,其中中国产能占比升至35%,特高压柔直需求占比有望从2024年的8%提升至15%。
尽管需求端爆发可期,但有色金属行业仍需警惕资源供给瓶颈。以铜为例,国内铜矿自给率不足30%,特高压建设加速或加剧精炼铜进口依赖。
此外,稀土永磁材料出口管制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影响产业链稳定性。对此,头部企业正通过海外矿山并购、再生金属回收等途径构建多元化供应链。
展望未来,特高压与有色金属产业的协同发展将呈现两大主线:一是基础金属需求总量扩张与高端材料结构性升级并存,铜铝加工、稀土永磁、半导体材料等细分领域龙头有望持续受益;二是国产替代与技术迭代驱动产业链价值重塑,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企业将占据先发优势。
华泰证券预测,2025年特高压设备商年均订单规模或达460亿元,较2020-2024年提升182%,这一增量必将通过产业链传导,为有色金属行业打开新一轮成长空间。